2016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增速將在20%左右
字號:T|T
隨著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》的實施,在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帶動下,201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保持了平穩快速的發展態勢。展望2016年,在全球經濟複蘇乏力,國內經濟增速放緩,工業下行壓力加大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,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將麵臨“穩中有進,進中有難”的形勢,預計2016年產業增速將趨穩在20%左右。
穩中有進
2015年,全球經濟一直未完全走出金融危機陰影,經濟發展預期不確定性加大。數據顯示,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大幅下滑11%,智能手機出貨量雖保持了7.1%的同比增幅,但相較於之前20%左右的高增速,呈現出明顯回落的趨緩。與此同時,英特爾、高通、聯發科等國際龍頭企業的銷售業績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。整機市場需求低迷,傳統PC業務進一步萎縮,智能終端市場需求逐步放緩,以及雲計算、大數據、物聯網帶來的新興市場需求尚未爆發等種種跡象表明,2016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形勢不容樂觀。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(WSTS)預計,2015年和2016年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長率分別為3.4%和3.1%,相比於2014年9.0%的增長率降幅不少。
隨著“中國製造2025”、“互聯網+”行動指導意見以及“國家大數據戰略”相繼組織實施,雙創工作持續深入推進,創新創業的氛圍逐步形成,2016年,中國半導體產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。但也應該看到,盡管目前產業保持了較好的發展速度,由於集成電路處於整體工業產業鏈的上遊,故經濟增速放緩對集成電路產業影響有滯後效應。預計2015年和2016年產業增速將趨穩在20%左右,進入穩中有進的新常態。
競爭壓力加劇
隨著集成電路技術進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,跨國公司在加快產品升級換代、加緊先進產能布局的同時,通過產業鏈橫向與生態鏈縱向的資源整合,不斷豐富完善企業的技術產品體係及客戶資源,鞏固市場主導權,提高市場集中度,降低運營成本,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。2015年以來,全球在集成電路領域的並購案涉及交易金額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,是過去三年總和的2倍,多個案例相繼刷新了國際半導體並購記錄。如英特爾167億美元收購阿爾特拉、恩智浦118億美元收購飛思卡爾、安華高科370億美元收購博通。此外,英飛淩、GlobalFoudries在2015年也分別完成了對國際整流器、IBM半導體業務的整合,日月光對矽品也有所動作。短期內,集成電路領域的國際大型兼並重組還將繼續,並且呈現出向產業鏈各環節滲透的趨勢,強強聯合將成為國際並購新常態。
與此同時,海外龍頭企業不斷調整與我國的合作策略,逐步由獨資經營向技術授權、戰略投資、先進產能轉移等方式轉變。國際先進技術、資金加速向國內轉移。繼IBM開放Power授權、英特爾戰略入股紫光之後,2015年上半年我國台灣地區幾大龍頭企業也紛紛與大陸開展深入合作,如聯電公司與廈門合作建設大陸第一條合資12英寸生產線,台積電與力晶也分別透露了擬在大陸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的意願。長期來看,憑借技術及成本優勢,台企紛紛登陸將打亂大陸原定的技術路線布局。展望2016年,國內外產業競爭格局均麵臨重塑,國內企業將麵臨較大競爭壓力。
提升技術水平
2015年,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在多個技術領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。芯片設計方麵,先進設計技術成功導入16納米級別,華為海思的麒麟950成為業界首款商用台積電16納米FinFETplus技術的SoC芯片;晶圓製造方麵,采用中芯國際28納米工藝製程的高通驍龍410處理器已成功應用於主流智能手機,手機芯片製造成功落地中國大陸;共性技術研發方麵,由中芯國際、華為、高通、IMEC共同投資成立了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新技術研發(上海)有限公司,開發下一代CMOS邏輯工藝,打造中國最先進的集成電路研發平台。
在重大產品方麵,存儲器一直是國內產業發展的短板,幾乎100%依賴進口。2015年10月,經多方協商,達成共識,擬在武漢共同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。以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為主體,組建存儲器公司,實現每月30萬片存儲芯片的產能規模。該項目如能在2016年順利落地,將極大地提升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。
展望2016年,隨著《推進綱要》實施的不斷深化,將進一步調動國際國內資源積極性,推動產業鏈協同能力不斷增強,進而促進技術進步,在如重點工藝(14納米級以下邏輯工藝)、重大產品(存儲器)等多個層麵實現突破性進展。
亟須突破創新
當前,我國集成電路設計環節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結合不緊密,難以進入整機領域中高端市場,與國內在下遊終端領域創新優勢和市場的需求優勢不相符合。一方麵,移動智能終端產品形態趨於多樣化發展,倒逼集成電路在功能和技術參數等方麵不斷突破創新,為集成電路設計提出了新的需求,而我國目前在智能終端用高端芯片領域還處於劣勢。另一方麵,市場話語權把握不足有礙集成電路國產化。我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約占據全球57%,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。但市場量與市場話語權不同,從集成電路實際消費看,我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的話語權並不掌握在大陸企業手中,很多進口的芯片是用於跨國公司在國內的整機組裝,返銷國外。量大麵廣的芯片產品如CPU、存儲器等被國外企業壟斷,個性化消費的興起也難以支撐芯片銷售上規模,僅憑市場驅動難以實現芯片國產化。
《推進綱要》發布實施以來特別是國家基金設立後,在政府引導、市場資源配置、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等因素驅動下,國內集成電路行業也湧現出多宗並購案例。這些並購重組呈現以下特點:一是整機企業通過並購集成電路企業,加速向上遊延伸,提升核心競爭力;二是國內企業積極“走出去”,並購國外製造企業;三是資本市場高度關注,多家投資公司和基金積極參與集成電路領域的並購。特別是紫光集團在2015年頻頻出手,在國內外產業界引起了巨大震動。先後完成了收購華三科技、要約收購美光以及入股西部數據三個高難度動作。雖然收購美光的計劃最終未能成形,但這一成套的“組合拳”反應出國家基金對社會資本的撬動作用日漸明顯,以及國內資本整合海外優質標的從生硬購買走向策略入股。
2016年,隨著國內資本對國際並購運作的逐步成熟,以及滿足國內產業快速切入高端市場迫切需求,國內資本的“海淘”行動仍將持續展開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解析集成電路芯片原裝、散新和翻新區別
- 無線充電主流技術解決方案全麵解析
- 無線充電原理以及優缺點分析
- 教你如何辨別集成電路IC原裝正貨、散裝和翻
- 5G芯片大戰,華為高通誰與爭鋒?
- 芯朋淨利增長58.01%,新三板電源IC廠商業績
- 馬化騰談"缺芯之痛"國家大力支持,中國芯
- 走路也能充電,盤點十大創意無線充電新技術
- 選擇一款合適的手機充電器控製芯片應考慮那
- 解讀集成電路電源管理IC工作原理及特性